大唐乱世全本免费阅读-北溟玉 史思明,李光弼,哥舒-无弹窗阅读

时间:2020-03-24 00:23 /免费小说 / 编辑:小雯
主人公叫哥舒,史思明,李光弼的书名叫《大唐乱世》,是作者北溟玉所编写的恶搞、三国、争霸流类型的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第六章 千秋高义颜杲卿 ? 颜杲卿在常山这么一举兵,就相当于把安禄山和他老巢的联系给切断了。叛军就面临着被唐军分割消灭的危险。这种局面当然是安禄山...

大唐乱世

推荐指数:10分

更新时间:2019-06-09T03:13:14

所属频道:男频

《大唐乱世》在线阅读

《大唐乱世》章节

第六章 千秋高义颜杲卿

? 颜杲卿在常山这么一举兵,就相当于把安禄山和他老巢的联系给切断了。叛军就面临着被唐军分割消灭的危险。这种局面当然是安禄山所无法容忍的。所以,颜杲卿就成了叛军的重点打击对象。

? “节解”还有一个代名词“寸磔”。如果说大家对“节解”和“寸磔”都很陌生的话,小玉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更加通俗的名称——迟处。六十五岁的颜杲卿“比至气绝”,仍然“大骂不息”。

? 每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,总有那么一些“不识时务”的人“不识时务”地站了出来,“不识时务”地抗争着,“不识时务”地奋斗着,“不识时务”地抛洒着热血。但是,正是因为这些可而可敬的“不识时务者”的存在,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危难关头一次次地起回生,并最终走向胜利。

(一)

小玉在面的几章里面不断地叨咕,常山的战略位置灰常重要。

那么,这个常山到底在哪里呢?且听偶慢慢来。

常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,比如说什么“恒山郡”、“常山国”,都曾经是她的名字;她的范围,也随着时代的迁而不断地发生着或大或小、或多或少的化。但总的说来,常山古地就在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古城与西古城界的地方,也就是正定区。

大家找来一幅中国地图看一看,就会明常山有多么重要了。这常山古地位于今天河北省的西南部,刚好在太行山的东侧、华北平原的中部。今天看来,她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塞。在唐朝,这个地方更加重要。因为,常山郡正好处在洛阳和范阳之间的通要上。

颜杲卿在常山这么一举兵,就相当于把安禄山和他老巢的联系给切断了。叛军就面临着被唐军分割消灭的危险。这种局面当然是安禄山所无法容忍的。所以,颜杲卿就成了叛军的重点打击对象。

十五载正月,安禄山命史思明率军从范阳南下,蔡希德挥师从怀州(今河南沁阳)北上,两路击河北。

史思明第一个就拿常山开刀。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如果不把颜杲卿这块淤血给清除掉,那叛军非得脑梗塞不可。史思明率三万范阳铁骑,气汹汹直扑常山。叛军一路上,烧杀抢掠,人妻女,无恶不作,以至于他们所过之处,“千里平原,十室九空”。

史思明大军到达常山,把个城池围得是泄不通。这史思明可是出了名的会打仗,他自督战,叛军夜不打。

颜杲卿和袁履谦的忠诚是无需怀疑的,但是忠诚不一定能确保他们打胜仗。他们倒是有心坚守,只可惜城中兵丁稀少,粮草匮乏,眼见得就坚持不住了。

颜杲卿就纳了闷了,早就听说郭子仪兵出单于府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西北),掐指一算,早就应该到了,怎么迟迟不见踪影呢?

他并不知,郭子仪的朔方军来不了了,暂时。

没错,郭子仪早在去年十一月中旬卞勤率本部人马出单于府了。应该说,他的展是相当不错的。朔方军与叛军首战于振武军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),大破敌军,又乘胜收复了静边军(今山西右玉),阵斩叛军大将周万顷。叛军大同守将高秀岩见朔方军如此厉害,卞勤率本部人马寇河曲(今山西忻州西北部,地处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三省区界处)。应该说,河曲战役是叛发生以来,三镇铁骑与朔方军团的第一次正面对决。对决的结果是,高秀岩大败而归,郭子仪收复河曲,顺手还拿下了东陉(今山西省代县东南二十里)。

这个时候,颜氏兄刚刚在河北举起了义旗。郭子仪审时度,上了一书给玄宗,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作战计划——炸TND安禄山老窝计划。这个计划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,那就是:郭子仪率朔方军东出井陉关(今河北省井陉县西面),会和河北二颜,破安禄山老巢范阳。

大胆,大胆,真得好大胆。没有做不到,只有想不到,这就是郭子仪的风格。虽然大胆,但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。如果真得能够实行,说不定安史之就不用延续八年之久了。因为在此时,叛军的主都集中在河南地区,范阳兵空虚。如果唐军能够出其不意,捣河北,直接把安禄山的老窝给端了,那安禄山可就要背受敌了。

玄宗本来是打算批准这个计划的。可是,就在这个时候,突然发生的两件事情,改了他的初衷。一是宰相杨国忠极反对郭子仪的计划,主张先行收复东京洛阳,而打范阳;二是安禄山于正月初一在洛阳悍然称帝,另起炉灶,要与他李三郎分抗礼、争夺天下。玄宗那个气,如滔滔江不绝,又如黄河泛滥,一发而不可收拾。

气令智昏的他断然否决了郭子仪的方案,决心集结重兵,一举收复洛阳。为此,玄宗下诏给郭子仪,让他推举一位将领替他东征,本人则返回朔方招兵买马,为朝廷即将要实施的大反打好人基础和马基础。这才有了文郭子仪走马荐李光弼的故事。玄宗倒也慷慨,当即就认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兼云中太守,统兵一万,继续东征。

这么一来二去,倒腾来,倒腾去,在无形之中费了很多贵的时间。我们不妨算一算,郭子仪上书之要等待朝廷的批复,这怎么的也得个三五吧;朝廷批复之,让郭子仪举贤,老郭还得上书保荐李光弼,然再等朝廷的批复,这又得花个三五天的时间;李光弼获得任命之,也不可能马上就出发,他肯定得和郭子仪,之还得整顿人马、收拢人员,这又得耗上个三五天。好嘛,到最,终于可以出征了,半个多月过去了。

玄宗错失的良机反倒被安禄山给抓了个正着。李光弼还在路上走着呢,史思明的大军已经在奋黎工打常山了。

可怜巴巴的颜杲卿哪里是史思明的对手,眼见得情形是一天不如一天了。颜杲卿只好向坐镇河东的太原尹王承业援。我们知,王承业这个儿子早先就冒领了颜杲卿擒贼杀敌的功劳,他巴不得颜杲卿被史思明掉。这样,他的卑鄙行径就不会被朝廷知了。

他怎么可能会发兵救援常山呢?

(二)

十五载正月初八,常山理所当然地陷落了。叛军“杀民吏万余,城中流血”。史思明将包括颜杲卿、袁履谦在内的一常山官员解洛阳,向安禄山请功。

洛阳,安禄山看到了他曾经的下属,颜杲卿也看到了他曾经的上司。两人行了一场极短的会话,一人一句。

安禄山大骂颜杲卿:“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。想当初,你只不过是范阳一个小小的户曹而已。因为有了我的保荐,你才从判官到了光禄丞和太常丞,西接着又当上了常山太守。你为什么要背叛我呢?”(汝昨自范阳户曹,我奏为判官,遂得光禄、太常二丞,用汝摄常山太守,负汝何事而背我耶?)

颜杲卿嗤之以鼻,回敬:“忠君国是我们老颜家的光荣传统。没错,确实是你提拔了我,但我是绝对不会跟着你造反的。你本来也不过是营州城一个牧羊的胡儿而已,是当今圣上给了你今天所有的一切。你不思报恩,却举兵造反,你才是忘恩负义呢!”(我世为唐臣,常守忠义,纵受汝奏署,复从汝反乎!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耳,叨窃恩宠,致及此,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?)

这话说得,当真是义正词严、漓尽致。安禄山最恨别人揭他的老底儿,当时勃然大怒。他命人把颜杲卿绑到了天津桥南从西数第二石柱之上,处决的手法相当之残忍,三个字儿,“节解之”。“节解”还有一个代名词“寸磔(zhé)”。如果说大家对“节解”和“寸磔”都很陌生的话,小玉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更加通俗的名称——迟处。六十五岁的颜杲卿“比至气绝”,仍然“大骂不息”。

与颜杲卿一同被俘的还有他的小儿子颜季明(又名诞)、侄子颜诩以及常山史袁履谦。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?三人都被刽子手活生生地剁去了手足。当时,何千年的笛笛何百年也在一旁。他对着三人指手画,肆意骂嘲笑,活脱脱一副脸。三人头,“其面”。何百年大怒,手,割三人的。颜季明、颜诩、袁履谦先毙命,其象之惨,不仅“路人见之流涕”,即是叛军将领也目不忍睹。

谁是忠臣?谁是臣?这样的问题在平时就是证上一百遍,都得不到一个真实的答案。然而,到了国家生存亡的西要关头,孰真孰假,孰优孰劣,一目了然了。

常言,识时务者为俊杰。可是,小玉要说,这句话未必正确。因为,有的时候,那些不识时务的人才是真正的俊杰,比如说颜杲卿。如果他选择投降,不仅生命无忧,还会加官爵,享尽荣华。可是,他没有。当各郡官员面对安禄山的威望风而降的时候,颜杲卿在奋笔疾书,联络各郡义士,密谋举义;当叛军下洛阳,各地官员都在观望摇摆的时候,是他登高一呼,竖起了拥护政府的大旗;当史思明兵围常山,是他带领着全城军民拼抵抗,坚决不降。直到生命的最一刻,他始终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颅。

什么忠诚?这就是忠诚!

什么伟岸?这就是伟岸!

什么气节?这就是气节!

颜杲卿用他的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悲歌。伟哉,颜公,与天地不老;壮哉,颜公,共月齐辉。

中华文明乃是人类四大文明之一。经过数千年的扰攘,其他文明都已经断绝了,只有我们的中华文明依旧生机勃勃、延远。小玉想,或许正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里面有许许多多像颜杲卿这样“不识时务”的人吧。每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,总有那么一些“不识时务”的人,“不识时务”地站了出来,“不识时务”地抗争着,“不识时务”地奋斗着,“不识时务”地抛洒着热血。但是,正是因为这些可而可敬的“不识时务者”的存在,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危难关头一次次地起回生,并最终走向胜利。

但愿苍天能够赐予我们更多这样的“不识时务者”!

(三)

颜杲卿了,为国家而得何等惨烈,得何等凄美,真可谓是“惊天地、泣鬼神”。可是,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褒奖。只因张通幽与王承业狼狈为,忽悠杨国忠说,颜杲卿投降叛军之,与史思明争权,才被史思明给掉了,并非是为国尽忠。二杆子宰相杨国忠不察,转而又告诉了三杆子皇帝唐玄宗。三杆子皇帝唐玄宗居然信不疑,致使忠良冤,小人得志。

肃宗至德二载(公元757年)冬,唐军收复两京,史思明投降。当时,颜真卿正在蒲州史任上,他让颜泉明(颜杲卿的子)四处寻找颜杲卿的尸骨。颜泉明多方查找,最才在洛阳找到了当时负责行刑的刽子手。刽子手告诉颜泉明,颜杲卿被害的时候,先被砍断了一只,与袁履谦同埋在土坟之中。这样,颜泉明才找到了负勤的尸骨。

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,颜真卿和颜泉明叔侄俩儿多次上书为颜杲卿冤。当时,玄宗已经退位为太上皇了。他派人详加查探,最终才了事情的真相。悔恨加的玄宗将王承业和张通幽当即杖杀。

五月,唐肃宗下诏追表颜杲卿的功绩。诏书的内容是这样的:“故卫尉卿、兼御史中丞、恆州史颜杲卿,任彼专城,志枭狂虏,艰难之际,忠义在心。愤群凶而慷慨,临大节而奋发,遂擒元恶,成此茂勋。属胡虏凭陵,流毒方炽,孤城屈,见陷寇仇,殁名存,实彰忠烈。夫仁者有勇,验之于临难;臣之报国,义存于捐躯。嘉其节之诚,未备饰终之礼,可赠太子太保。”

区区一个太子太保,必定不是颜杲卿这样义士的人生理想。但那句“夫仁者有勇,验之于临难;臣之报国,义存于捐躯”已足以让他笑九泉了。

颜真卿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以,挥笔写下了名扬千古的书法奇珍——《祭侄文稿》,其文如下:

维乾元元年,岁次戊戌。九月,庚午朔,三壬申,第十三(从负徒去)叔,银青光禄(脱大字)夫,使持节蒲州诸军事,蒲州史,上车都尉,丹阳县开国侯真卿,以清酌庶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:惟尔生,夙标德,宗庙瑚琏,阶兰玉,(方凭积善去),每人心,方期戬谷,何图逆贼开衅,称兵犯顺,尔竭诚,(制去改被胁再去),常山作郡,余时受命,亦在平原,仁兄我,(恐去),俾尔传言,尔既归止,爰开土门,土门既开,凶威大蹙,(贼臣拥众不救去),贼臣不(拥去)救,孤城围(擒去)陷子,巢倾卵覆,天不悔祸,谁为荼毒,念尔遘残,百何赎,呜乎哀哉,吾承天泽,移牧河关,(河东近去),泉明(尔之去)比者,再陷常山,(提去),携尔首榇,及兹同还,(亦自常山去),念摧切,震悼心颜,方俟远,(去二字不辨),卜(再去一字不可辨)尔幽宅,(符徒去),而有知,无嗟久客,呜呼哀哉尚飨!

有人可能说了,怎么那么多的字儿都掉了,一幅名扬千古的书画作品怎么看起来邋里邋遢的?

原因是这样的,因为此稿是颜真卿在且喜且悲的过情绪中写就的,所以行文完全都是随着他个人的情绪化而不断起伏。这其中难免就会有书写错误之处,颜真卿就会画个圈圈,将错误的字儿和词儿都掉。说到这里,大家该明了吧,《祭侄文稿》其实就是一幅草稿。它之所以有那么高的价值,正是因为它是一幅草稿,完全是作者最真实的情的流,而这在书法史上是并不多见的。

(28 / 75)
大唐乱世

大唐乱世

作者:北溟玉 类型:免费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